余姚暴乱(浙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作者:游客 时间:2023-11-23 阅读:294

1. 余姚暴乱,浙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谢邀。

我想推荐一个地方,浙江嘉兴的南北湖,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

春末静默的黄昏,我沿着时光的舞曲踏入未归的路,一抬眼便是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晚。日复一日,唯有纸页的翻飞和尽头的夕阳告诉我时光又逝去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直到遇见南北湖,才发现了生活的意义。在杭州的我不需要逃离太远,便能享受一个闲暇的周末时光。

悠游湖上,坐看绿水青山

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享誉江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上海“后花园”,杭州“姊妹湖”。在南北湖中,还有一岛,极似西湖里的小瀛洲,不过不同于小瀛洲的入岛方式,这里的小岛——白鹭洲却是由一条木头长廊连接到堤上,空中俯视颇有一番风趣。

沿着木质长桥上岛,桥下游鱼可见,水中白萍点点。上了岛,青枫修竹边上是澉湖秋月的石碑,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位于南北湖西南角的蝴蝶岛,是1988年疏浚南湖时人工堆积而成。岛的面积约12亩左右。站在鹰窠顶山往下看,她的形状像一只蝴蝶,是为了纪念上海三十年代的影后胡蝶来南北湖拍一部以海盐盐民生活状况为题材的《盐潮》。

到达蝴蝶岛的方式不一,我们选择了坐游船。微风拂面,随着船的开动,水面泛起丝丝波纹。跟着游船的痕迹,我们路过湖边的倚靠亭,穿过湖上的石拱桥。这时候才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这样慢,慢到可以细数身旁的波纹,可以阅尽远处的青山,可以打量桥上行人的每一个动作。

入九曲小径,登高远眺

如果说坐船是全身心的放松,那么登山便又是一项“体力活”。在南北湖景区的南面,有一条九曲古径,入口处有明显的登山标志。

这段登山道都是由石头砌的台阶路,路程不长,山也不高,我们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爬,有说有笑,边走还边研究沿途的小植物,什么树什么花都成了我们的调侃目标,爬累了便随时停下来小憩。虽未正式入夏,但台阶路两旁早已绿树成荫。

到半山腰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云岫庵。听说一千多年来,云岫庵曾五废五兴,明朝时期普陀山屡遭倭寇骚乱,曾有僧尼来此避难。庵名取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庵的雅致幽静。云岫庵依山而筑,横向布局,中为殿堂区,左为游览区,右为生活区。门前有一明代银杏,高达20米。庵内有一雪窦泉,滴水成池,泉水清澈甘甜,终年不竭。

这里的山不高,没多久我们便到了山顶。极目远眺,南北湖及其周边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但却觉得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品茗挖笋,体验农家生活

风景再美,也都属于带不走的南北湖。在这里的两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可以亲自体验的采茶和挖笋。在南北湖的名人文化区附近,有一片茶园,去的时候恰逢采茶时节,我也忍不住走进了农家人的生活。当地人告诉我,采茶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芽叶往上拉断,如果是用指甲掐断的话,炒完了会有红梗出现,有红梗的茶便不好看了。

我虽自小长在农村,但却鲜有挖笋的机会,因而听说在南北湖还可以挖春笋,就迫不及待地带上锄头上山“寻宝”了。不过,这挖笋可是技术活,很有讲究,不能乱挖,一般都选择刚刚出土一拳左右甚至还不到一拳的春笋。那些已经长高的春笋不好吃也吃不动,只有埋在土里没见阳光的春笋,挖出来才能成为美味佳肴。

老伯在教我们挖笋,一边挖,一边嘲笑我,说我挖上一天也挖不到两个。我不服,拿起铁铲试了一下。我放弃了,真的服了,太难挖了。

老伯挖出了一个超大的笋。

在南北湖的两天时光不长也不短,我留恋这里的美景与美味,但逃离终归不是我的目的。生活慢下来的时候,思考也开始慢下来——原来只要一个周末,不用去远方,日子也可以过成诗。无论是泛舟湖上,还是徒步山野,抑或是品茗挖笋,这里都能让你把周末过成想要的模样。

待到秋日红枫满山时,我愿再到南北湖,邂逅这里的一草一木。weibo:@鱼丸说

以上。

余姚暴乱(浙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2. 中国古代将军如果做个排行榜?

中国古代百大名将排行榜

所谓将,不在勇,而在于用兵之道。武将与谋臣若可带兵,且常胜,是为将才!综合排名中国古代那些名垂千史之名将,一为回顾,二为倾敬仰之情!(排名因个人所见而各异,不合勿怪。因争议,蒙古将领未入列)

100 李长庚(清): 经典之战——驱定海海盗

李长庚(1751—1808)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1808年,追捕蔡牵时,不幸中炮壮烈牺牲!嘉庆帝加恩追封三等壮烈伯,着子孙后代世袭伯爵十六次,完后给予恩骑尉罔替,钦赐祭葬,赐溢"忠毅",后人称之“忠毅公”。

99 麴义(东汉):经典之战——界桥之战

(?—200年),麴义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曾在凉州与羌人交战,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从韩馥为部将。初平二年(191),麴义叛韩馥,并败之,因与袁绍相结,协迫韩馥,遂使袁绍领冀州牧。南匈奴单于劫张杨以叛,袁绍使麴义追于邺南,击破之。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麴义先登与瓒战,生擒严纲,拔其牙门,瓒军败走勃海。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被袁绍所杀。

98 李愬(唐): 经典之战——雪夜袭蔡州

(773年—820年),唐临潭人,字符直。唐朝中后期大将,万人敌李晟之子,教科书般的夜袭蔡州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奇袭战的最高境界,一举歼灭吴元济,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唐朝获得短暂的统一和平时代。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因患重病死于洛阳,享年四十九岁。死后赠太尉,谥曰武。

97 张世杰(南宋): 经典之战——崖山之役

(?——1279年)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统帅。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后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三忠”。

96 陈汤(西汉): 经典之战——西域斩首郅支单于

(?—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陈汤与甘延寿征战西域,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斩首郅支单于,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也成为传世名言。陈汤的功绩为后世所赞颂,但其父死不奔丧,爱财,并因此几次大起大落,假传圣旨等污点也反映了他缺乏为官的圆融。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还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死后几年,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95 冉闵(五胡十六国): 经典之战——昌黎大战

(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冉闵在昌黎大战一战成名,338年,14岁的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史书记载:“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因为慕容皝出尔反尔,所以石虎并未回师,直接攻昌黎,并攻至其老巢棘城,强攻十几日,兵如蚁附,不果,于是撤兵,慕容恪率两千骑军追击,歼灭三万余,冉闵所部独全。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期间颁布史上著名的“杀胡令”。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94 杜预(西晋): 经典之战——西晋灭吴

(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公元279年,杜预几次上书,劝晋武帝伐吴时机已经成熟,遂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被任命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杜预从江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公元285年,杜预病故,终年63岁。

93 张辽(三国·魏): 经典之战——威震逍遥津

(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孩童即无再啼,更致孙权在张辽重病期间仍忌惮其威名。张辽于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92 郑吉(西汉): 经典之战——破车师、拒匈奴

(?~前49年)西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宣帝时,车师国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郑吉乃发屯田 区和城郭诸国兵攻破车师,并把车师一分为二划成两国,即车师前国(今吐鲁番地区)和车师后国(今昌吉州东四县一带),后迎降匈奴王日逐王,为西汉的安定做出突出贡献,由他领护的丝绸之路更成为中国古代与西方贸易的通道。

91 孙承宗(明): 经典之战——拒守辽东

(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辽东修筑了拒努尔哈赤的关宁锦防线。明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因明朝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天启帝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孙承宗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熹宗应允。孙承宗积极整顿防务,筑宁远城,部署“宁锦防线”力拒清军与关外,此后大明四年无战事。后清兵攻破高阳城,孙承宗被俘,多尔衮劝降失败,准孙承宗自缢,时年76岁。

90 邓羌(五胡十六国): 经典之战——石门之战(?~379?),安定人,并州牧、建节将军、尚书左仆射等,前秦名将。随苻黄眉等进击姚襄,献计激怒敌军,伪装撤退,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从苻坚平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寻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执法,斩豪强、贵戚二十余人,长安整肃。参与击刘卫辰,平苻柳、苻廋之乱。后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复从王猛攻燕,潞川之战,与张蚝、徐成等策马持矛,突入燕军,大破慕容评,俘斩燕军十余万。后平蜀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被称为「万人敌」。376年12月,邓羌被封为并州刺史,从此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前秦围攻襄阳的战役和淝水之战他都没有参与,而379年二月张蚝被封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邓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

89 张须陀(隋): 经典之战——大海寺之战 (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公元616年,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时年52岁。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88 于谦(明): 经典之战——北京保卫战(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后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土木之变后沉着冷静,拥立景泰帝。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了京师保卫战,集结北京周围附近的老弱残兵,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后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处斩,年仅59岁,后被追加谥号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并留下包括《石灰吟》等大量颂扬清廉和正气的诗篇。

87 福康安(清):经典之战——大小金川之战 (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任封疆大吏,封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宠,民间传为乾隆私生子。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呆湾林爽文起义、击溃廓尔喀等,都有他的功劳。但奢侈成性,为人乖戾。因积劳成疾,于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病逝军中。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安定边疆的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86 完颜陈和尚(金): 经典之战——大昌原之战(1192-1232),金末名将。他严于治军,信赏明罚,使令行禁止。1228年,蒙古军大举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已沐浴易衣,誓决一死战,率忠孝军四百骑力战,破蒙古兵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参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捷,这是金蒙战争以来金朝打的第一次大胜仗。陈和尚论功第一,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时名震朝野。后相继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倒回谷(今陕西蓝田东南)等地击败蒙古军,以功迁御侮中郎将。1232年(开兴元年)正月,与蒙古军战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兵败,退守钧州(今禹州),纵兵巷战,城破被杀。

85 周德威(五代·后唐): 经典之战——柏乡大捷(?~918) 中国后唐名将。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勇而多谋,唐乾宁中,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唐光化二年,梁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阳五者为刺史,而挑战者却被周德威擒获。天佑三年(906),与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梁开平二年(908),救李嗣昭,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解潞州之围,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用兵持重,常出奇制胜,解潞州之围,柏乡大捷,都完全体现了周德威的智谋和胆识,特别是后者,一万兵力完胜朱全忠八万人。后来与后梁在争夺黄河沿岸的战争中,晋王李存勖不听周德威劝阻,冒进战败,周德威战死。

84 祖逖(东晋): 经典之战——北伐后赵(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汉族,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闻鸡起舞就是他与司空刘琨的故事。当上将领之后发动了北伐,集结了两千人左右就往北方出发,在渡长江是,他以船桨击水,说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的故事。过江之后,以其用兵之巧妙,收复豫州,河北。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83 尉迟恭(隋末唐初): 经典之战——玄武门之变

鄂国忠武公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曾刺落单雄信力救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并将其俘获,唐朝统一后又击败突厥的侵扰,玄武门之变更是一箭击落李元吉,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但居功自负,迷信方士术延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是“门神”的原型。

82 秦琼(隋末唐初): 经典之战——决战黎阳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兵败战死后,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青年时期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秦琼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秦琼翼国公改封为护国公。贞观十七年(643),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81 赵云(三国·蜀):经典之战——当阳长坂坡之战

(?-229年),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且老当益壮,为刘备及后主刘禅立下汗马功劳。

80 李文忠(明):经典之战——攻克杭州( 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朱元璋外甥。功劳仅次于徐达、常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六名公爵,李文忠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破张士诚,进杭州,后讨伐北元,深入漠北,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均取得重大胜利。不过其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连续犯下大错误导致朱棣篡位成功。

79 曹彬(北宋):经典之战——金陵之战(931年-999年),字国华,北宋初大将,真定灵寿人,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曹彬是郭威张贵妃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武惠”。

78 刘方(隋):经典之战——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家世不详,为人秉性刚烈果决,胆气颇壮。周世,已为承御上士,官位甚低,亦无名。刘方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叛乱高手,不管是尉迟炯,还是突厥,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当然,他的最大功绩还是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在这次战争中,他恩威并施,在北方将士毫不熟悉的南方取得了不易的胜利。

77 萧摩诃(南朝·陈):经典之战——饮酒斩胡(532~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以勇猛称著。被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隋灭陈后,随陈后主降隋,隋文帝授萧摩诃开府仪同三司。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与汉王杨谅起兵,反对杨广称帝。八月,萧摩诃在于清源(今山西省清徐)败于杨素之手,被俘杀。萧摩诃为人不善言辞,恂恂如长者,临阵对敌,所向无前。随侯安都在京口时,喜欢狩猎,每天都要出去。后随侯安都重征战,萧摩诃战功实居多。饮酒斩胡,手夺北齐大旗更被传为佳话。

76 杨大眼(北朝·北魏):经典之战——穷追梁军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北魏名将。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为灭南齐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夫人潘氏也是女中豪杰,但其喜怒无常,捶挞士兵为他的形象减分不少。后来在钟离之战中败给了韦睿。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宣武帝大为震怒。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贬为营州士兵,后被重新起用。当时小儿啼哭,只要说一声“杨大眼至”,无不声止。杨大眼任荆州刺史时嗜杀成性,但同时,也确实震慑了同样以烧杀抢掠为好的蛮人首领蛮人不敢再为盗寇。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

75 魏无忌(战国·魏):经典之战——窃符救赵(?—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窃符救赵”更是充分体现了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急人之困的义勇。魏王畏秦而不敢出兵救赵,信陵君则“欲以客往赴秦军”,就算是自不量力,他的精神也不能不令人赞赏,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74 韩世忠(南宋):经典之战——黄天荡之战(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多次上演以少胜多奇迹,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和夫人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中以8000人抵敌10万,虽败犹荣。韩世忠在平定方腊等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73 狄青(北宋):经典之战——夜袭昆仑关(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面有刺字,善骑射。是两宋个人武力最高同时也是最帅的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史书说是因为太帅),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他讨平侬智高,稳定了大宋的南方,又在宋夏和宋辽战事中身先士卒,四年间参加了25次大型战役,尤其夜袭昆仑关打破辽军,保证了仁宗时期西北边疆的安定。但他被众文臣排挤,被宋仁宗猜疑,悲愤而终。72 王守仁(明):经典之战——平定宁王宸濠之乱(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心学学派创始人,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率军平定江西内乱和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71 裴行俭(唐):经典之战——破西突厥(619年-682年5月20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将裴仁基之子。唐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跟苏定方学习兵法,儒将典范,用兵如神,征讨突厥叛乱,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神乎其神。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裴行俭“晓阴阳算术,兼有人伦之鉴”的奇术。每次上阵都能预先定下胜利的日子而且准确的令人咋舌。

70 吕布(东汉):经典之战——大破张燕(?-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人们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优秀的人才,可见吕布在当时的杰出,不过,由于吕布几易其主,人们也把不忠心的人称作“吕布”。

69 虞诩(东汉):经典之战——平定羌人叛乱(? —137),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主要功绩就是平定羌人叛乱,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用奇谋镇压羌人叛乱,增灶,以弱弓诱敌深入,换衣服疑惑对手等等,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68 岑彭(东汉):经典之战——荆门之战 (?—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王莽时为本县长,后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岑彭常胜不败,所向无敌,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将军岑彭率军攻克荆门、虎牙天险,进军三峡,迂回广都(今四川双流),奔袭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后东汉将领吴汉攻破成都之后,屠城以向岑彭报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学的他攻破荆门的战役。

67 赵充国(西汉): 经典之战——平西羌之乱(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早期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后得到汉宣帝的赏识,平定西羌,还提出了延续至今的屯田政策。另外,“百闻不如一见”也是出自赵充国。死后画像挂于未央宫。 66 袁崇焕(明): 经典之战——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1584—1630),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拖延了后金入关的脚步,努尔哈赤也死于袁崇焕手下大炮,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65 虞允文(南宋):经典之战——采石矶大战(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金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向往江南美景,便欲侵宋。1160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率十五万大军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 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64 高仙芝(唐):经典之战——征服西域(?—756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一万士兵越过帕米尔高原西行,让西域尽皆服于大唐。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又奉命出师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并且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能够率领数万之众两次完美翻越帕米尔高原,体现了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中外战争中,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可完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山地场地的大将。但是发动对石食的战争却是一大失败,然后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又因为队伍中的叛徒最后失败逃回唐朝。最后被唐玄宗冤杀。

63 高长恭(北朝·北齐): 经典之战——邙山大捷(541~573),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长恭战功卓著,不仅拒突厥,还在关键的邙山之战以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北周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成功解围,还与守军一起大败北周军。被高纬赐毒酒,鸩死。

62 赵奢(战国·赵):经典之战——阏与之战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是纸上谈兵主角赵括之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祖先,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大败秦军,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61 冯异(东汉): 经典之战——崤底大破赤眉军 (?—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60 李如松(明): 经典之战——抗倭援朝(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的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大败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等名将,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59 阿桂(清): 经典之战——平定大小金川(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还成功治理黄河。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虽已得宠,但还是不敢动阿桂丝毫,阿桂也耻于和和珅同列,不与之同流合污。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58 王彦章(五代·后梁):经典之战——大破后唐军(863~923)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 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57 伍子胥(春秋·楚·吴):经典之战——柏举之战(公元前?~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和孙武一起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之战中,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最后攻破了其首都。这个时候伍子胥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举动,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为被楚平王杀害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报仇。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夫差不从。后来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他临死之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56 关羽(三国·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55 陆逊(三国·吴): 经典之战——夷陵之战(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以逸待劳,用火攻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54 周亚夫(西汉): 经典之战——平七国之乱(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53 廉颇(战国·赵): 经典之战——伐齐讨魏(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大败来犯燕军,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被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历史上,对廉颇的评价颇高,尤以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最具代表性!

52 完颜宗弼【兀术】(金): 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1148),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颜。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克汤阴(今属河南),参加围攻东京(今开封)。六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今均属山东)等城。七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国主攻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灭北宋功臣,靖康之变的缔造者,富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十八万大军,虽多次不敌吴氏兄弟(和尚原之战)、岳飞(收复襄阳)、韩世忠(黄天荡)等人,但与赵构联合,不战而取得宋大部分土地。战功赫赫。迫宋称臣,以功进太傅。七年为太师。八年卒。

51 多尔衮(清): 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八大贝勒之一);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 王阳明经历?

王守仁自幼受到祖父王天叙的影响,王门弟子钱德洪在《王阳明年谱》中记载了这样的事迹:

一日,诵竹轩公(即王天叙)所尝读过书。讶问之。曰:“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王天叙“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是一位文化修养出众的豪放之士,常随祖父读书的王守仁不仅在学问上受益于他,性格也颇与祖父相似。十五岁时,王守仁“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举止类乎将门子弟。

王华对于儿子的豪气颇感头痛,甚至斥之为狂,然而王守仁却成功地将这种豪放性格升华为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以及刚毅果断的处事风格。如他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守仁听后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少年人能有这样的气魄,就连其父王华闻知后都感到惊喜。

弘治五年(1492),二十一岁的王守仁得中浙江乡试,此后两应会试不第,遂拾起少年时的兴趣讲习兵法。钱德洪说:

(弘治)十年丁巳。……是年先生学兵法。当时边报甚急,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先生念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

此时边疆多有战事,王守仁既有报国之志,遂致力于学习军事理论。虽然他的谈兵没有受到时贤重视,也没有得到实践机会,但却为他日后从事军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弘治十二年(1499),王守仁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如果按照正常的升迁路线,他应该一边从事公务,一边等候升职的机会。然而此后的一次朝争,将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

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宠任太监刘瑾等。正德元年(1506),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参劾刘瑾,刘瑾下令逮捕戴、薄等二十余人,予以杖责。王守仁上书请救,也被列为“奸党”,不仅被廷杖四十,还被远谪为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的驿丞。当时的贵州是土司林立的边远之地,条件非常艰苦。王守仁到龙场时,当地是这样一番景象:

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守仁“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正因他胸怀旷达,虽在谪居之中,却越来越受到当地官员、民众的尊重。

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武宗处死,先前为刘瑾所打击的官员都得到起复,王守仁因此得任庐陵县知县,在任半年有余,改南京刑部主事,旋留京师任吏部主事。此后,王守仁连升本部员外郎、郎中,不久迁南京太仆寺少卿,改南京鸿胪寺卿,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

正德十一年(1516),四十五岁的王守仁升任左佥都御史、南赣汀漳巡抚,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湖广的郴州,福建的汀州、漳州等府。当时,这一地区“系江湖闽广边界处,高山大谷,接岭连峰,昔人号为盗区”。究其原因,一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是流民丛杂,难以约束。

王守仁到任后,将民户每十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防止吏民与“巨寇”勾结;同时,他又选练了一支少而精的民兵作为机动兵力,以随机应变。借助这些措施,王守仁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盘踞当地数十年的诸多山寨,也因此被视为文臣中的知兵之士。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被封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守仁当时正奉命到福建查办兵变事件,中途听说宁王叛乱,遂一面上书皇帝,一面联络江西各地官员,准备平叛。由于叛军声势浩大,王守仁假造了多份朝廷公文,宣称各地精兵将陆续调赴江西,又离间宁王和谋士、将领的关系。宁王既害怕朝廷真的早有准备,又怕部下生变,乃迟疑不决。王守仁因此争取到了十余日的准备时间。

七月一日,宁王挥师东进,围攻安庆。王守仁遂从吉安出师,在樟树镇集合临江、袁州等数府的兵马北上。当时有人建议引兵蹑叛军之后,以解安庆之围,王守仁反对说:“九江、南康都已投降宁王,我军如果越过两城直向安庆,敌军必然回师死战,对我们反而不利。不如直取南昌,逼迫叛军回师,安庆之围自解。”当时南昌守备甚严,郊外还有一支叛军作为呼应,王守仁先袭破郊外叛军,进而全军齐发,黎明即抵南昌城下,城中震动。官军乘机登城,一举克定。入城后,王守仁果断下令诛杀掠夺百姓的乱兵,迅速安定了人心。

宁王得知南昌告急,即刻回援,与官军战于黄家渡,不利。次日,叛军又来攻,官军一度小败,有些士卒临阵逃跑,此时王守仁斩逃卒以徇众,三军复振,遂破叛军。又次日晨,宁王正整顿军队,王守仁已派出部队火攻敌船,叛军因此大溃,主要首领自宁王以下都被擒获,叛乱遂平。此时距叛乱爆发才三十五天,明武宗亲自率领的平叛部队尚未从京城出发,而王守仁所部仅是临时凑集的地方部队,各部队的指挥者又多是文官,竟能成就大功,实在令人惊讶。这也是王守仁最受后世称颂的一次军事行动。

当叛乱初起时,大臣多惶恐不安,唯有兵部尚书王琼说:“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后来果然被他言中。然而王守仁虽建大勋,却被武宗的宠臣江彬等嫉妒,当武宗率军抵达南方后,江彬便屡次向武宗诬告他有反意。幸而武宗还算清醒,反驳道:“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谓反?”这才没有使这位有功于明室的名臣无辜受祸。

武宗去世后,世宗(即嘉靖帝)即位,江彬等权幸被清除。然而在世宗朝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下,王守仁还是屡遭攻讦。嘉靖元年(1522),心力交瘁的王守仁丁忧去职,直至嘉靖六年(1527),因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时任总督征讨不利,才被重新起用。到广西后,他招抚了叛军,又征讨断藤峡。奏捷之后,朝中大臣却“诋守仁征抚交失”,不加赏赐,虽有人为王守仁诉功,世宗仅“报闻而已”。

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因病情已重,上书告归,回家途中病逝(时间为公历1529年1月9日),去世地点正是他曾抚治过的南安府,时年五十七岁。其丧过江西,军民感其德,无不缟素哭送。然而在朝廷中,对王守仁的攻击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大怒,下廷臣议。……帝乃下诏停世袭,恤典俱不行。

此时,王守仁的功绩被批评、轻视,学说也被诋为“伪学”,连应有的饰终之典都被取消。看起来,他几乎要在历史长河的浪花中消失了。然而历史终究是公平的,世宗去世后,其子穆宗继位,王守仁又重新被人想起,“廷臣多颂其功”。于是,穆宗诏赠王守仁为新建侯,赐谥文成。隆庆二年(1568),又以其子王正亿袭新建伯爵位。被人为扭曲的历史,终于还是在王守仁去世四十年后重新被纠正过来。

创立“阳明学”

4. 为什么中国古代产生大思想家?

古代有很多大思想家的诞生,而现在却没有多少,只因格物认知从宏观和微观越来越全面,对“道”的阐述越来越准确,同时物质至上的各种追求、各种科技以人为本的创造等等,用于思考的时间减少到了极致,这些方方面面遮掩住了现代人们大脑的限制,想得少了,哪还有多少精神层面的能量喷发,自然现代的大思想家就少了!

为什么古代会出现这么多大思想家,以浅见抒怀一下个人见解,请各位见谅:

有正确思想的需要。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华,因周代末朝堂控制减弱而致混乱多诸侯局面,各个诸侯感觉周会失其“鹿”,所以诸侯主们疯狂发展强大自己属国以逐其“鹿”,需要比其他诸侯国更加先进的正确思想来治理和发展国力,各诸侯上位者的需要给思想家提供了思想热情。

民智未开但追寻真理的脚步急切。

当时天下长期混乱,人民食不果腹寻求安定的环境,想要找寻安定之法,唯有提高认知才能有所改善,同时当时知识普及不够,急切需要有圣者指引前行的方向,从而获得安定美好的生活,有人民的广大需要给予思想家们抒怀思想的根基土壤。

百家争鸣成就自己的需要。

有上层领导者和下层人们思定的需要,所以有知识传承者感觉思想开始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很多有智慧之士开始全力投入格物之中,希望可以为君主、人民和自己找到一条可以发展的道路,最终获得成人达己的需要。

没有过多的欲望而选择有意义的需要。

古代没有太多的娱乐消遣,所以烦恼和忧伤都需要从自己方面去清理,唯有增加认知和努力探索以慰平生,当时以为国为家为己立足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价值观,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为其贡献,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促进民族的一笔,思想家们开始教化民众、立著作法、解救天下的雄心投入其中,思想家存在的意义需要驱使前行。

古代大思想家较多,是因有其环境的需要,有君主、人民和自己的需要,从而努力去探索去格物致知,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辉煌的思想能量喷发而出,以至百家争鸣的出现。

我是“荆棘皇冠1983”,一个迷途中寻找心灵灯光的行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5. 你觉得王阳明如果得到重用?

中国自古就出圣人,最为有名的就是黄老无为学说的老子,和至圣先师孔子。随后的就是孟子,荀子,朱熹以及明朝的王阳明。

其实在我看来,孔子的儒学是儒学的起始阶段,并提出了完全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仁”这个字,不但有其表面的意思,更为深层次的意思其实就是有一颗“仁心”。

但是这个“仁”字虽然被孔子提出来,但是在现实的世界怎么做,孔子他老人家就没有说了。

于是开始就有很多人对于所谓的“仁”的现实操作提出很多自己的执行办法。也就有了孟子的“社稷为重,君为轻”;荀子的“人性本恶”;所以要用重法来制约,再到宋朝的朱熹,就完全是一种“存天理,灭人欲”假道学思想了。

那么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说在面对相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可以展现“仁”思想和行为呢?为什么有着一颗“仁”的心,却总是处处碰壁呢?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这一切都困扰着那些读儒家经典的儒生。

一直到了明朝,王阳明才彻底的解决了这个困扰很多儒生几千年的问题。就是该用怎样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实现“仁”的心术。这个办法就是“心学”。

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似乎就像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样打通了任督二脉,因为在他的心中他已经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来执行儒家所谓的“仁心”。此后,王阳明就开始了他的实践之道。

他的第一次实践就是任南赣御史巡抚,在赣南地区,山贼出没频繁,危害乡里,甚至有的时候还攻打县城。但是王阳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将这群危害乡里的山贼全部消灭。王阳明也因这个战功被朝廷升调为提督。

经过此战后,王阳明对军队进行了修改,将二十五人为一伍,有伍长。两伍为一队,四队为哨,两哨为一营,有一个营长和两个参谋长。三营为一阵,两阵为一军。

高一级别的对低一级别的有绝对的权利,这样环环相连,就能一层对一层负责,相互形成紧密联系。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对军队改造完之后,王阳明又用兵横水和桶冈,智取三利,平叛宁王之乱,又相继镇压了断藤峡和八寨少数民族的骚乱。成为了当时明朝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也因为军工被封为伯爵,世袭罔替。

在获得军功的同时,王阳明的心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龙山悟道的“致良知”到最后的“良知”可以说是心学最为核心的思想。因为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和孔子所说的仁,其实就是一个东西,这是所有儒家学说的本质核心。

但是人性的恶,也是同样可怕的。王阳明的功绩和成果,被很多人嫉妒,因为嫉妒所以生出仇恨,污蔑王阳明背离朱熹的宋理学说,藐视朝廷。而当时的嘉靖皇帝,又是一个最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就听信谗言,罢免了王阳明的爵位,否定他的学说。

三百年之后,当日本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打败俄国海军后,他由衷地说,之所以日本可以从东亚诸国中脱离出来,走上强盛之道,就是因为其核心思想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如果当时明朝能重用王阳明,并依照他的学说的话,明朝的结局就很难说了。

6. 如何评价王守仁?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生于公元1472年,去世于公元1529年,享年59岁。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后随父亲移居绍兴,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阳明是其自好,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后世学者常常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王守仁也叫王阳明。

王守仁二十二岁中举,一直到二十八岁时才高中弘之十二年进士,此后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王守仁开创“阳明心学”,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王守仁立德、立言于一身,接近圣人孔子。  历史上王阳明的政绩不少,哲学成就也颇高,但是因为他在仕途上的受挫,所以相比于政治家,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成就更高。而他“言行一体”,几近圣人,所以历史评价极高。   朱载垕说他:“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王守仁少时经历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事件,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王守仁此后研读兵书,希望能报效祖国。在他为官期间,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也算是实现了年幼之时的誓言。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7. 清代有哪些文人?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纳兰性德(1655~1685)

少年得志,但是英年早逝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自幼文武兼修,尤工词,逝世时年仅三十岁。其词哀感顽艳,纤尘不染,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饮水词》。

3、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5、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6、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阳羡词派领袖,其词追步苏轼、辛弃疾,气魄宏大,骨力高绝。陈廷焯评:迦陵词沉雄厚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有《湖海楼词》。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开创浙西词派,推崇南宋的姜夔和张炎,势力笼罩清代词坛百余年。词风清新醇雅,被况周颐誉为国朝词人之冠。有《曝书亭词》。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其词幽香冷艳,措辞最雅。徐紫珊评:樊榭词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如入空山,如闻流泉。有《樊榭山房词》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一生落拓,后为情事自杀。悲愤慷慨,一发于词,不囿浙西、常州二派樊篱。其词精警雄秀,尤其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生灵涂炭的现实有所体现,谭献誉之为“倚声家杜老”。有《水云楼词》。

王鹏运(1848-1904),字幼霞,号半塘老人、鹜翁,广西临桂人。为词提倡“重、拙、大”,使常州词派理论发扬光大。与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合称“清季四大词人”,居四家之首,领袖晚清词学的兴盛。其词浑化苍凉,陈锐评:如黄河之水,泥沙俱下,以气胜者也。有《半塘定稿》。

文廷式(1856-1904),字芸阁,号道希,江西萍乡人。其词兼豪放俊迈与婉约深微,在近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冒广生评:浑脱浏漓,有出尘之致。有《云起轩词》。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博学多才,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取径姜夔,雅洁深远,格调独高。陈锐评:剥肤存液,如经冬老树,时一着花。有《樵风乐府》。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人。其词取径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旁及宋词各大家,打破浙西、常州二派偏见,勘探孤造,自成一家,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百年来万千词家的“殿军”。叶恭绰评:强村翁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有《彊村语业》。

况周颐(1859-1926),字夔笙,号蕙风词隐,广西临桂人。一生致力于词,尤精于词论。其词凄艳绵密,真挚感人。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日生。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上一篇:优洛(优洛可是几线品牌)

下一篇:品牌运动装折扣店(沈阳都哪里有各大品牌运

猜你喜欢

邢台酒店(邢台学院里面有招持所没有)

邢台酒店(邢台学院里面有招持所没有)

资讯 2023-10-28 169
南京三桥(节假日南京三桥免费吗)

南京三桥(节假日南京三桥免费吗)

资讯 2023-11-08 151
北海(北海市区人口)

北海(北海市区人口)

资讯 2023-11-13 489
伝承(记忆传承是什么意思)

伝承(记忆传承是什么意思)

资讯 2023-11-15 126
雪松文旅(江苏文旅公司排名)

雪松文旅(江苏文旅公司排名)

资讯 2023-11-15 51
hephzibah(韩国的乐队组合都有什么)

hephzibah(韩国的乐队组合都有什么)

资讯 2023-11-17 11
宝岛阿信(马嘉祺和那英华晨宇一起参加的节目是什么)

宝岛阿信(马嘉祺和那英华晨宇一起参加的节目是什么)

资讯 2023-11-18 65
南屏晚钟图片(南屏晚钟是大陆歌曲吗)

南屏晚钟图片(南屏晚钟是大陆歌曲吗)

资讯 2023-11-19 395
柳州机场(柳州机场附近螺蛳粉哪家好吃)

柳州机场(柳州机场附近螺蛳粉哪家好吃)

资讯 2023-11-21 424
南京汽车时刻表(南京到山西的火车时刻)

南京汽车时刻表(南京到山西的火车时刻)

资讯 2023-11-27 319
浙江台风实时发布路径(2016年12月以来的最强台风玛利亚)

浙江台风实时发布路径(2016年12月以来的最强台风玛利亚)

资讯 2023-11-30 230
河南省永城市(它被评为我们中国的什么城市称号)

河南省永城市(它被评为我们中国的什么城市称号)

资讯 2023-11-30 387
香港景点排行榜(香港海洋公园值得去吗)

香港景点排行榜(香港海洋公园值得去吗)

资讯 2023-12-01 68
三亚旅游报价(深圳自驾到三亚费用多少)

三亚旅游报价(深圳自驾到三亚费用多少)

资讯 2023-12-01 351
回家吃饭(回家吃饭的主持人是谁)

回家吃饭(回家吃饭的主持人是谁)

资讯 2023-12-02 333